阿里康网
保健
快速搜索

春季应该如何保健

2015年05月26日

春季应该如何保健

 

阳春三月 ,冰雪消融 ,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 ,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 ,到处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机。但是 ,阳气渐生的春季阴寒尚未退尽 ,尤其是早春时分 ,大部分时间气温仍然偏低。而且春天处于寒温交替之际 ,气候变化频繁无常 ,忽寒忽暖 ,或阳光明媚 ,和风送暖 ,或阴雨连绵 ,寒气袭人。即便一日之中 ,昼夜之间 ,温差也是波澜起伏 ,晨晚凉 ,夜间寒 ,白昼暖。面对着乍寒乍暖 ,温差悬殊的春季气候 ,人们应该如何注意自身的保健呢 ?

葆养阳气

中医养生学认为“春三月 ,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人体应该顺应这种气候的变化 ,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 ,尤其应注意葆养阳气。以衣着为例 ,上半身为阳 ,下半身为阴 ,春夏之际 ,宜先减下衣 ,后减上衣 ;以饮食为例 ,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 ,不仅能驱散风寒 ,还有助于激发体内的生发活动 ;以药物补养为例 ,气为阳 ,血为阴 ,春季宜服益气升清之品 ,如补中益气丸 ;对于平时容易怕冷 ,夜间小便较多的阳气虚弱的人而言 ,可在春季服用金匮肾气丸 ;以起居为例 ,日昼为阳 ,黑夜为阴 ,春季白昼渐长 ,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 ;以运动为例 ,动为阳 ,静为阴 ,春季宜适度增加运动量 ,但不要大汗 ,以免耗伤阳气。

衣要多捂

我国有句古老的生活谚语 :“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刚步入春季 ,切忌减衣过速 ,不可过早地脱棉卸衣 ,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 ,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春季气候既非大寒 ,又非大热 ,以风为主。中医认为“风为六淫之首” ,“风性善行而数变” ,所以春风看似温暖拂面 ,却不知其中暗藏杀机。风不仅使人毛孔开启 ,护卫体表的功能减退 ,还可携寒带热裹湿 ,由外入内 ,所以此时人们应该捂衣保暖 ,以防风邪侵袭机体。《内经》提出“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因此着装要内松外紧 ,柔软保暖。

食宜甘平

春季阳气升发 ,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 ,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升发与春季相应 ,故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 ,所以 ,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因此 ,春季养生就要适当地注意这一生理特点 ,在饮食上宜“省酸增甘 ,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 ,米面团饼不可多食 ,致伤脾胃 ,难以消化”。此时 ,可适当进食一些性味甘平食物 ,如山药、薏米仁、莲子、大枣、荸荠、银耳等 ;或疏肝理气之品 ,如用陈皮、菊花、玫瑰花、甘草泡水代茶饮 ,不宜饮酒过量 ,油腻、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应少进 ;病中或病后恢复的患者 ,应以甘淡、素净、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腐乳、肉松等 ;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此外 ,大自然在春季里为人类提供了不少的野菜 ,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疗疾作用 ,应不失时机的择食。

营造春色

居住环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古代养生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春季天气转暖 ,自然界充满着勃勃生机。此时人们应该抓紧时机 ,多在阳光充足、绿地覆盖率较高的地域活动。春天温暖的阳光可杀灭细菌、病毒 ,预防骨质疏松 ;绿地能调节气温、湿度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并起到防风、降尘、杀菌、降低噪音及缓解神经紧张 ,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益处。可是人的一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光是在房间里度过的 ,所以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此时人们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居处小环境来改善其生活的大环境。如种植花卉草木 ,养金鱼水草 ,不仅可以怡情养性 ,还可保护健康。同时应勤开门窗 ,加强空气流通 ,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 ,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们的不利影响。此外 ,幽雅的居室布置能使人摒弃奢华浮躁 ,调节情绪。春天居室装饰应以暖色调为主 ,如黄色、粉红、嫩绿等色彩鲜明的颜色 ,有助于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 ,促进新成代谢。

相关阅读